close



很安靜
是樂生療養院舊院區給人的第一印象
為了新莊捷運的興建
它,或許要走入歷史
療養院內都是高高低低的斜坡
沒有階梯
是為了方便使用代步車的病友們

日式建築的一屋一瓦
刻畫了這座老療養院歲月遞嬗的故事

就像蓋水庫使得長江三峽永遠失去它的絕景般
樂生療養院也許終究必須走上拆遷一途

我不想高調的談什麼人權與公共政策的取捨
周縣長激情的走上街頭請樂生人救救新莊人
成就捷運的大義
但是又有誰
能成就台灣歷史的大義呢?

有些東西,一旦失去
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從舊院區離開的時候
我看到旁邊矗立著高大雄偉的新療養院
陽光映照下
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幾個金色大字清晰的顯現出來
好像記得
電視上曾經播過裡面的設施有多好多好
許多病友說他們有多滿意新院區

但是...
我記憶中的樂生
卻停留在那股吹過茂密的樹林
吹過八十年的木造屋舍
吹過古今交錯的
清風

以下引述自Wikipedia

院史

迴龍新院區
迴龍新院區

樂生療養院成立於日治時代1929年(昭和四年),設於臺北州新竹州交界的「埤角」(今迴龍地區)。最初名為臺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此院為日治時代為強制收容痲瘋病(又稱癩病、漢生病、韓森氏病)患而設,最初只有五幢房舍,收容一百多人。戰後國民政府遷台,由於國府延續日治強制隔離政策,至使病患愈來愈多,陸續擴建病舍至六十多幢,有近千張病床。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瞭解。早年痲瘋病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病的瘟疫。所以,當初是遵循了在德國‧柏林舉行「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eprosy Conference, Berlin, 1897)的建議,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政府強制病患進駐樂生,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院方對於院內病患懷孕的態度,也是採取強制墮胎的手段,導致墮胎失敗產下的下一代,有身心障礙的問題。院內有一碑立於1947年,為當年院長吳文龍所提「以院為家、大德曰生」,正是當時隔離政策的寫照。

後來治療藥物發明,患者不再需要強制隔離,樂生的病人才逐年減少。院民與世隔絕了數旬年,直到1954年,才慢慢開放讓院民回家。至今老病患逐漸凋零,根據2006年3月的統計資料,約165位院民居住於新院區,52位院民居住於舊院區與其它地方。

建築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仍保有日治時代的建築特色,共有六十多棟院舍,最早一批建於1929年日治時代,採英國歌德式設計,外觀典雅,員工宿舍也是典型的日式庭園建築,加上舊院區內風景優美,吸引了許多連續劇前來取景拍攝。

樂生療養院各舍的基本構造為三合院的構造,唯有貞德舍是連棟式的建法,因此在院友間被稱為「火車棟」(閩南語發音)。貞德舍是女性院友居住處,過去嚴禁男性接近和進出,違反者會被關禁閉。

怡園為監禁違反規定及精神障礙院友的建築,有鐵絲網及磚牆,外頭難以窺見。當中也曾有院友因無法承受被隔離的壓力,而產生精神方面的問題而被關入。

除了居住的各舍,樂生院院友為了信仰和精神上的寄托,合力建造了一座佛堂。院中主要購物的場所是「消費合作社」,和小型的菜市場,樂生療養院中大煙囟矗立的位置,則是所謂的「公炊」,是大家聚集的飯廳,但是各院友漸漸改到自己居住的舍中炊煮後,公炊停止使用。

現狀

新莊線DK196區段工程位置示意圖。新莊機廠的預定地包括樂生療養院。
新莊線DK196區段工程位置示意圖。新莊機廠的預定地包括樂生療養院。

由於台北捷運新莊線興建機廠及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新院區)的需要,原樂生三十公頃的舊院區,目前已拆除約70%的範圍。而後續的捷運機廠施工,引發了工程古蹟保存的爭議。另外也衍生院民安置的爭議。

目前許多單位,包括臺大城鄉所、青年樂生聯盟等,均加入搶救古蹟的行列。目前「新莊線捷運工程與樂生療養院保存計畫」獲行政院核定,古蹟與捷運共構使用,保留41.6%現存院區(即全盛期面積的12%)。

另一方面,青年樂生聯盟等團體仍然反對,並認為此方案會將最重要的「王字型哥德式醫院建築」犧牲,鍋爐間、消毒室,消費合作社也在拆除之列;只能保留歷史較不悠久、地勢較高的少數建築,進而要求採取文建會委託欣陸工程顧問公司規劃約90%現存院區(即全盛期面積的27%)保留的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ababy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